水磨镇立足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全力推动林草鸡养殖,探索“两山”转换的优势路径。
一是盘活森林资源,实现资源“产业化”。确定公益林+发展路径。推广“松林+茯苓”、青杠树+乌天麻、“柏林+淫羊藿”等为主的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间种套种多种林粮作物,水磨镇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做活“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水磨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最大本钱”。
二是做优林下种养,实现养殖“生态化”。采取“种一修三”模式在林下种植淫羊藿、乌天麻、重楼、黄莲等中药材,采取“林禽+林菌+林药”,鸡吃虫、虫吃粪、粪种菌的生态循环模式,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等产业,以采伐剩余林木为基质发展木耳、香菇等森林蔬菜。目前已建成林下乌天麻种植面积2000余亩、养殖跑山鸡2000羽。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全链“品牌化”。产业兴则百业兴。其中关键,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做好全流程品牌打造。水磨镇现已初步建成广福森林粮库、春笋立体农业、代弓种养循环、桥板综合加工四个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村联动发展,培育水磨山货、磨儿圆、大道山珍等本土山货品牌3个。水磨乌天麻获评“全县十大电商农产品”,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有机竹笋SC认证面积2万亩。(水磨镇 杨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