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着力实际问题解决 创新破解扶贫难题
来源: 时间:2018-10-23
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97个、贫困人口17198户50883人,贫困发生率达14.7%。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咬定从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工作目标,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攻坚“双轮驱动”,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标准,创新“33455”扶贫模式,着力“六个精准”,抓实“五个一批”,开展“六化”行动,逗硬“三十六条超常措施”,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胜利。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47个、精准减贫3686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7%。
我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注重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着力实际问题解决,创新破解扶贫难题,主要在安居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党建扶贫、绿色扶贫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一是创新推进安居扶贫。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系统配套、高水平提升、高绩效管理“五高”一体化推进,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实效。我县嘉川镇五红村作为全国先进典型,成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参观点之一,“五步”搬迁做法在全国推广;“五高”一体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做法在全省2017年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是创新推进产业扶贫。
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行“一主三园”联动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合力带动和“大产业园+小示范园+特色微庭园”大小微联动、长中短结合的产业扶贫格局,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产业扶贫、精准到户的特色发展路径。全省川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工作会在我县召开,得到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的高度评价。
三是创新推进金融扶贫。
坚持打好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村级互助资金(TCC5项目)、扶贫小额保险、扶贫小额人身保险等金融组合拳,突出抓好财政撬动、信用保证、叠加增效、风险防控四个关键环节,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怎样贷得到、如何用得好、风险怎样控四个主要问题,金融扶贫“旺苍模式”在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872户3.65亿元,互助资金总额达到2235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90亿元。全省“四项”扶贫基金、农村信用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和全市金融扶贫现场会在旺苍召开,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市推广。
四是创新推进科技扶贫。
抢抓省科技厅对口帮扶我县机遇,突出以创建全省“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建成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星创天地、特色专家大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乡土人才超市等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健全了组织、服务、支撑、集成、示范、评价六大体系,创新了投入保障、利益联结、绩效管控、激励促进、宣传导向五大机制,形成了“1+6+5”的科技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全省科技扶贫(秦巴、乌蒙片区)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五是创新推进党建扶贫。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功能化调整组织设置、模型化建强领导班子、差异化聚集各类人才“三大基础”上下功夫,强化组织引领、示范服务、功能凝聚“三大职能”,建立健全统筹整合、责任靠实、激励保障、考评导向“四大机制”的“334”党建扶贫模式,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四项培养计划”、农村党员“双带示范行动”等党建扶贫工程,《创新党建模式服务脱贫攻坚》先后在中组部《组工信息》和《四川日报》上刊载,《千余名干部集聚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在新华社刊载,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六是创新推进绿色扶贫。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茶叶(黄茶)、优质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有机农产品和绿色产业。积极探索推进“绿色检察”,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建立生态补偿基地,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守住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双赢效果,得到了省检察院检察长冯键的充分肯定,四川卫视《四川新闻》栏目作了专题报道。(县扶贫移民局供稿)